活動報導
【課程活動/校外參訪】高雄市竹圍國小紙影戲團演出與分享
-
活動時間
2018年11月16日
-
活動地點
高雄市岡山區竹圍國小
-
關鍵字
在本次參訪中分為三個部分進行,首先由竹圍國小偶戲團演出一齣紙影戲,讓同學們了解竹圍國小的紙影戲的戲劇風格、敘事方式和紙偶演出方式,再請主講人楊淑燕主任與現於劇團中擔任編導的表演藝術科老師林冠宇老師,來講解竹圍國小的皮影戲與紙影戲的發展歷程、製偶與演出的方法、劇團的運作與教學模式等,最後由偶戲團的學生們來教北藝大的同學們學習如何操偶。
在校長黃耀進先生與楊主任帶領大家進入館內就座後,先由竹圍國小家長會長洪啟晟先生做簡單的致詞,接下來就由竹圍國小偶戲團高年級組帶來一齣紙影戲。故事劇情為一個由阿嬤撫養長大、喜歡順手牽羊又不肯認錯的調皮男孩阿然,在書桌前寫作業時不小心睡著,在夢中穿越到古代,但他依然不改本性,偷撿走孝順的賣油郎阿成的錢而被抓去衙門審問,在即將被處刑前驚醒,發覺是一場夢,但阿然也發誓要洗心革面,不再偷竊與說謊。
影戲發展歷程與紙影戲館介紹
欣賞完精彩的演出後,由楊主任來介紹關於竹圍國小皮影戲的發展歷程。竹圍國小創校於1990年,皮影戲團與紙影戲團是在1997年成立,紙影戲館則是於2005年規劃,館內展示有皮影戲的發源簡介、竹圍國小偶戲團的發展歷程和得獎經歷,另一側則是敘述紙影戲偶製作過程的展板與陳列於玻璃櫃中的製偶工具。
早期有全校的影戲課程推廣,讓老師們將皮影戲與紙影戲融入教學,像是在美勞課時會讓學生們學習刻偶,在各個教室也設有簡易影窗可供練習,但後來因經費缺乏而停止。現在學校戲團將學生分為低、中、高年級三組來進行,以中、高年級組為主要培訓對象,人數沒有限制,從高年級開始就可以代表學校參賽。低年級組是今年新增的組別,讓小朋友們有一些先備知識與經驗,等到三年級參加徵選時比較能銜接進度,也讓老師較為了解每個學生的個人特色與興趣。
紙影戲戲偶的製作方法
林老師提到最初是因為皮影戲偶所使用的材料取得困難,而且製作費工不適合讓學生們操作,因此將皮影戲改為紙影戲,材料則以西卡紙、透光性佳又好切割的描圖紙等為主要媒材,再以棉線固定關節,以釣魚線纏綁部分零件。另外與皮影戲偶不同的是,紙偶是可以做開口講話的動作,皮偶在雕工會注重一些陰刻與陽刻的技法來表現臉部細節。
通常在最初編劇時就要先設想好希望嘗試的操偶或製偶方式,而設計戲偶時更要將它想像成演出時一幅幅獨立畫面,動作要如何呈現才能顯露出角色的個性?林老師以一張戲偶的設計圖來講解,大多數的紙偶都是像傳統皮影戲的側身偶。完成設計稿後,再將它的身體關節處分解成一片片零件,通常老師會先試做一個範本,來確定這個設計可以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雕刻、上色與裝桿。
貞燕老師提問到這些紙偶的造型是否都是學生們繪製?這些紙偶的造型很新穎,動作也與過去傳統皮影戲有所不同,那麼老師們在過程之中是怎麼與學生們一同討論的呢?林老師答道老師們都會先指導,不過會要求學生發想自己的創作,因為像是文化部舉辦的雕光見影偶戲比賽中的製偶賽規定學生要當場設計,竹圍國小當然要謹守規則。而在老師完成試做戲偶後,都會請學生來嘗試操偶,再將意見回饋給老師,老師再重製偶。有時同樣的戲碼在不同的場合演出,都要進行一些劇本的重新編排或調整,這時學生們就會一起發想如何修改或擴增劇本,他們的創意會提供給老師們很大的幫助,但也因此常常衍變成必須重做所有戲偶的情況,不過大家甘之如飴。
學生們參與劇團的心得分享
貞燕老師問學生們是怎麼參與劇團的呢?林老師說目前是以社團的形式,在每週一、四的中午會讓偶戲團的學生們進行製偶,他們都相當主動地參與。
那麼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有什麼想法呢?一位女孩分享她的心得,她說在劇團中的收穫是可以學到許多操偶技巧和每個角色的口白表現。林老師補充說,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在演出中擔任角色,但一齣戲必須要有前後場的團隊合作,才能讓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那麼在參與了紙影戲的製作和演出經驗後,孩子們對於原本的傳統皮影戲會產生興趣嗎?雖然無法斷定,但林老師認為學生們會用不同的觀點去欣賞,會與自己團隊的演出做一些比較。最初學校有皮影戲團與紙影戲團,但參加皮影戲團的人數愈來愈少,而傳統的皮影戲在技法或戲偶的創新上的確有其限制,因此竹圍國小才決定以另外一種形式—也就是紙影戲,來讓這一項傳統傳承下去。
教師的背景與增能
楊主任也提到在每一齣戲的前置作業中,老師們都要耗費蠻多時間與心力來籌備的,他們創立通訊群組來隨時交流想法,每週四下午固定開會討論。同學詢問這些老師們的背景與專長為何?主任說科任老師的部份有音樂、美勞、英文等,也有像是班導師、自然科的老師們,主要都是一起思考如何克服困難、呈現效果等。在教師專業增能的部分,學校也會尋求業界的資源或教學,例如在今年暑假請了一位來自夏威夷的皮影戲大師Jeff Gere進行了為期十天的駐校工作坊,接下來他們將於11/25請無獨有偶劇團的曾麗真老師來教學。
林老師也分享他進入學校兩年來,有改變一下劇團運作的形式,原本習慣大家一起做所有項目,現在則改為分工,讓每個老師按照自己的專長或是意願各司其職。但其實這也與傳統皮影戲團那種家族傳承、全部技能都要學的模式有所不同。
對外的推廣和在地的連結
目前的竹圍國小偶戲團是參與教育部所舉辦的校際比賽為主,那麼是否有岡山當地的互動?貞燕老師問道。主任回答目前是還沒有與當地的互動,首先這裡其實並沒有表演的需求,再來是學校在人力上也有限制。林老師也提到高雄在彌陀有永興樂、大社有東華等傳統皮影戲團,被認為是皮影戲重鎮、有皮影戲館的岡山卻沒有在地的皮影戲團,雖然皮影戲館是由竹圍國小偶戲團的前輩們協助建置,在領域之中算是有一席之地。
那麼紙影戲團有沒有全台巡迴的計畫?主任答道早期由文化局提供經費時他們曾到其他學校巡迴表演,也被岡山壽天宮邀請到廟埕前表演。雖然很期待有這樣的機會,但顧慮人力、時間與經費的限制,不易執行。而另外有個問題是影戲在露天場地必須要在晚上演出,但這對於孩子們可能會是個問題。
劇團成立二十多年後的現在,竹圍國小紙影劇團的轉型是希望可以保留傳統皮影戲精神的一部份,但也強調加入當代的創新概念,像是引進電影特效或是構圖等,還有輔以幻燈機、音響配樂等科技,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劇碼。每齣戲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但是孩子們未來都會畢業、離開學校,老師們會盡量透過影像和影片來記錄並保存每一次的成果,也留下每一屆竹圍影劇團孩子的回憶。
最後剩餘的時間由戲團的孩子來教北藝大同學們學習操偶的技巧,大家直接到後台實際操練。同學們分別向各個孩子指定要學今日演出的戲劇中的某一橋段,而孩子們直接拿演出用的紙偶來教學,也示範了像是水波、聚光燈、黑幕等特效營造方式。孩子們對劇中每位角色的台詞與口吻的掌握度很高,他們認為這是因為經過了非常長時間且緊密的集訓,聽久了自然記起,而且對機動人員而言隨時都要有支援演出的準備,展現了孩子們對於紙影戲的良好技術與敬業態度,以及紙影戲團最強調的合作精神。
課程:博物館研究所 107-1 博物館與無形文化資產專題
教師:黃貞燕老師
交流對象:楊淑燕 / 高雄市岡山區竹圍國小主任
※本文轉發自 網站 北投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