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產學合作/國際研討會】2020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
活動時間
2020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
-
活動地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2樓國際會議廳
-
關鍵字
本次國際雙年研討會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並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承辦之。
研討會主題
歷史曾經被期待成為一種具有客觀性的知識,但是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新史學日漸發生影響以後,特別是法國思想家傅柯重新檢討歷史知識以來,歷史的過去定義已經動搖。非但歷史不再是單一的線性敘事,而是多元的非線性敘事。整個人類世界,往往強勢的歷史敘事覆蓋弱勢的歷史敘事,而且在每一個被建構的線性歷史敘事之中,往往也因為覆蓋而造成一個時代被遺忘、被誤寫甚至被汙名化的現象。覆蓋,曾經被以為只是前現代社會的現象,但事實上,它也是現代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尤其是當科技成為權力的工具時,更是容易發生;覆蓋,曾經被以為只是極權社會的現象,但事實上,它也是民主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尤其是當民粹主義興盛時,往往習以為常。
博物館也曾經被期待成為知識的載體,因此一直以來,博物館專業一直致力於知識的詮釋與溝通。但是,如果博物館並未察覺自己努力經營的知識詮釋與溝通其實是覆蓋的結果,那麼,再多的努力都是枉費心血,甚至淪為權力的工具。特別是關於歷史知識,如果博物館成為已經被覆蓋的歷史知識的載體,甚至成為覆蓋歷史的工具,那麼博物館感到自豪的價值將會徹底瓦解。因此,當我們意識到歷史知識曾經受到覆蓋,甚至意識到歷史知識可能正在受到覆蓋,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博物館面對歷史知識的觀點與方法。
尤其,歷史之所以被覆蓋,經常是因為被覆蓋的歷史之中隱藏著錯誤,隱藏著不義,隱藏著弱勢的聲音,甚至隱藏著悲劇,也因此,這樣的歷史等待著被揭露,被隱藏的一切等待著被發現、被聽見、被撫慰。古希臘時期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很早就已經鼓勵人類應該勇敢面對悲劇,他認為只有揭露與面對悲劇,人類才能洗滌心靈並且獲得超 越昇華。博物館應該也要以這種精神面對歷史,尤其是揭露被覆蓋的歷史,讓歷史之中隱藏的錯誤得到檢討與超越。如此,博物館才能真正成為知識的載體,進而成為人類心靈淨化昇華的場所。
歷史之被覆蓋並等待被揭露以獲得淨化昇華,並不是只涉及政治與社會史的領域,也涉及許多領域,當然也包含文化與藝術史領域,或許也包含自然與科學史的領域。這意味著,每一個類型的博物館都涉及歷史的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都必須重新檢視它們涉及的歷史知識。
研討會子題
針對「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的主題,這次的研討會歡迎各個類型的博物館研究的論文。也就是說,這個主題並不受限於歷史類的博物館,而是涵蓋每一類型的博物館。另一方面,我們歡迎針對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的每一個層面進行探討的論文,以呈現博物館每一個專業工作對於歷史知識的反省。因此,研討會子題範圍如下:
一、博物館對於自然與科學的歷史反思:自然史與科學史往往被視為客觀知識,但是這種知識事實上都是人類知識活動的產物。既然是人類知識活動,便會有時代與地域的條件,它們的歷史與敘事便也無法避免受到影響。這個子題,我們歡迎自然、科學、工業與產業博物館的相關探討。
二、博物館對於政治與族群的歷史反思:從現代國家成立以來直到後現代的文化多元主義的興起,歷史博物館與人類學博物館也已經面對後現代思潮與後殖民論述的衝擊。其中,包括人權與不義歷史的議題已經不只出現於政治層面,也已經出現於族群、性別與職業等層面。特別在多元族群的社會,歷史的觀念正在重新面對檢視。
三、博物館對於生活與文化的歷史反思:當博物館思維從菁英主義延伸到民眾主義,生活與文化的觀念已經發生變化。特別當生態博物館成為一個博物館運動,甚至博物館的機構定義也發生變化。這個子題,既可探討文化遺產的定義與範圍,也可探討地方知識的正在興起的時代意義。
四、博物館對於文學與藝術的歷史反思:二十世紀以來文學與藝術的歷史受到全球化趨勢支配,強勢文化與語言及其歷史已經成為文學史與藝術史的指導原則,文學史以符合國家與地方認同趨勢為典範,藝術史也經常以國際豪華大展為依歸。因此,文學館與美術館或藝術博物館經歷了歷史的覆蓋,等待著重新揭露與檢視。
研討會主題:「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承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專題演講講者: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兼清順子Junko Kanekiyo/日本立命館大學附屬京都世界和平博物館策展人、Matthew Storey/歷史皇家宮殿典藏策展人
工作坊暨座談會專題講者: 黃心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
※本文轉發自 網站 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