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工作坊】記憶靈光: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
2023-11-03
報導者/ 岳宸萱 編輯者/ 陳蘊如 黃昱儒

【產學合作/工作坊】記憶靈光: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

【產學合作/工作坊】記憶靈光: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

參與者於靈光殿前大合照/吳淳畇 供

 

推行超過二十年的澎湖學研究,主要以學術調查作為主軸,110-111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合作,期以「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為概念,將關注場域回到人們生活的社區及廟宇空間,並運用澎湖學累積的成果,推行在地展示與教育體驗活動,另一方也藉由社區參與的實踐,為澎湖學增益更多地方觀點、在地知識的內涵。

 

線上線下連結,一同指認大家的回憶

 

坐落於澎湖火燒坪地區,建於1932年原名「真宇殿」的「靈光殿」廟內保有大批老照片,如1932年落成舊廟貌的拍攝紀錄,以及1970年靈光殿重建落成前後,新廟的施工過程與落成典禮、遶境等畫面,以及靈光殿與馬公市其他廟宇交陪的紀錄,照片拍攝地點遍及馬公市區。這些珍貴的照片利用「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臉書粉絲專頁不定期推播,北藝大研究團隊期望透過調查所得之老照片資訊,以吸引火燒坪週邊居民、靈光殿信眾與澎湖文史老照片的愛好者於頁面加入指認,更藉由網路連結不在地但相關人士加入討論。

 

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

 

「記憶靈光: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作為「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第一場參與式工作坊,憑藉著澎湖廟宇與社區結合的深厚文史基礎,北藝大研究團隊導入博物館工作方法,諸如文物的照護、文史資料的整理以及現地場域的展演,作為運籌機制的核心引擎。工作坊內容透過廟方管理者、在地居民與文史工作者,一同識讀老照片並指認內容,進而整理出「在地的」詮釋。

 

活動首先由北藝大研究團隊陳英豪計畫助理及廖品玟講師,提供火燒坪的歷史及人文景觀的「前情提要」。接著則由參與者分組識讀老照片,藉由照片中的人、事、時、地、物或事件等主題將老照片分類,並將老照片的關鍵字及詮釋內容寫於照片背面的詮釋表格中,廟方執事與地方耆老也在現場參與討論。

 

參與者請教廟方執事人員照片內人物/吳淳畇 供

 

參與者運用手繪地圖指認照片拍攝地點與方位/吳淳畇 供

 

最後參與者依照組別分享各自關注的照片內容,在這些照片裡大家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故事,如1960年代的電影海報、國泰大樓建築物,也有參與者在別組所關注的照片裡發現自己的家。最後各組依照主題分類將照片掛上道具「記憶之網」上將其編織成群組。活動結束後,記憶之網所挑選出的照片,也由北藝大研究團隊改製成現地微型展示,置於廟宇參拜者必經的空間路徑上,除了展示之外,也供參拜者觀賞與指認。

 

編織完成的記憶之網/吳淳畇 供

 

靈光殿中的「記憶靈光」老照片現地微型展示/吳淳畇 供

 

靈光殿中的「記憶靈光」老照片現地微型展示/吳淳畇 供

 


 

計畫名稱: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
活動名稱:記憶靈光:當我們一起編著記憶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