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演講】臺史博的戲劇教育活動規劃–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
2023-11-25

【課程活動/演講】臺史博的戲劇教育活動規劃–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

【課程活動/演講】臺史博的戲劇教育活動規劃–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

北藝大博物館所同學聆聽施雨辰講者分享/黃琳晶 供

 

在多元文化彼此交流與互動的臺灣當代社會,作為「大家的博物館」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如何呈現不同的「人」在臺灣歷史與當代的觀點,開展大眾與歷史的對話,戲劇成為了博物館採取的一種溝通、教育媒介與方法。此次講座邀請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的施雨辰來與大家分享臺史博在戲劇應用於歷史教育上的發展與實踐,如何開創臺灣的博物館歷史教育與溝通之多元視野。

 

實驗計畫性開展

 

戲劇是如何與臺史博相遇呢?對於大眾而言,歷史往往是課本上堆砌出的生硬文字,難以產生反思與共感,而覺得歷史無聊、與自身無關,面對此狀況,臺史博開始思考如何讓觀眾可與歷史互動,因此在籌備處時期,便借鏡國外將戲劇應用於博物館教育之方法,開始發展許多戲劇實驗性計畫,如與關注於社區劇場、應用劇場的台南大學戲劇系合作,分別於2009年與2010年推出「互動式劇場」與「戲劇百寶箱」戲劇教育活動,透過不同戲劇演繹形式與互動手法來詮釋歷史,與觀眾互動,使觀眾反思時代下不同人物的觀點與感受。2011年,臺史博正式開館,如劇場般的展示特色使博物館可發展館內常態性戲劇導覽,從常設展中挑選五個能夠貫穿常設展敘事脈絡的展區作為導覽內容。然而,如何長期營運戲劇導覽也成為臺史博面臨之課題,除了由具有戲劇背景的館員擔當演導員,臺史博也培訓導覽員、志工一同加入戲劇演繹。透過戲劇詮釋歷史,臺史博期待創造同理歷史的可能,並再現歷史,使觀眾能沈浸其中來與歷史產生對話與共鳴。

 

歷史戲劇教育的多元展現

 

2014年起,臺史博與台南在地不同學校、戲劇團隊合作,開啟戲劇教育的多元之路。館方利用教具箱進行新型改編,轉化成迷你劇場的活動形式。例如:臺南和順國小的表演藝術老師藉由館內的戲劇劇本,經營校內常態型的戲劇展演。2015年,臺史博開始辦理戲劇月的活動,觀眾在接觸道具或演繹劇本時,對於物件及故事的真實性感到好奇,而館方將真實性著重在「情感」的面相,希望觀眾能藉由時代的氛圍感到共感。「歷史戲遊趣」則為館校合作的戲劇活動,校方融合音樂和美術課,讓四至六年級的國小生經由擔任博物館解說員、透過戲劇百寶箱學習,與在博物館內進行戲劇導覽,以此進行博物館的多元戲劇教育。2016年,博物館戲劇教育延伸至基金會與在地高中,與臺南女中音樂班進行合作,由專精臺灣音樂領域的研究員教導大家音樂歷史的時代背景,並藉由學校的音樂老師幫學生譜曲,以經典音樂改編成演奏版本,搭配戲劇演出,師生將成果化為音樂錄影帶,播放於博物館內,讓館內外的教育活動產生串連,這是很特別也十足難得的事情。

 

跨域合作的對話共融

 

下一個階段,臺灣歷史博物館試圖以更多元運用戲劇與參與戲劇的方式,容納更不同的族群、社群進來。館舍與參與對象的跨域合作,遂成為有機過程,持續反饋在臺史博的戲劇應用上。如2017年辦理的「叫賣臺灣味」,邀請志工扮演叫賣老闆,定時到展場善用物件叫賣,演繹過去兜售交易情形,並和觀眾近距離交流,引發大眾對於博物館戲劇有更多不同層次想像;而 「我有一個夢」則是讓專業劇團與博物館較為緊密合作的藝術駐館計畫,透過阿伯樂戲工場的進駐,結合「新臺客」特展,邀請新住民姐妹以戲劇培力形式至最後戲劇演出,劇團轉譯新住民故事,新住民藉由表演表達新住民心境,過去新住民較少有機會於博物館進行真實對話,戲劇的使力讓這些想像得以成真。2018年,臺史博思考如何讓孩童更易於接受歷史,故將過去的迷你劇場改編為孩童版本「小小阿福勇闖黑水溝」,並加入偶戲、圖卡、道具等與小朋友演戲互動,更將展演區域帶到常設展展廳,故事與場景的搭配,在戲劇帶領下,觀眾不僅能藉由戲劇認識歷史,亦能接近展覽本身,同時增加親子觀眾的互動與參與性。除了孩童外,同樣也希望歷史對於青少年是可親近的,因此與向來便專注於推廣青少年影像教育的富邦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動「臺史博夜未眠音樂影像創作」,吸引青少年來到臺史博拍攝MV,青少年因此認識到博物館物件、相關歷史背景與主角情境,進而轉化為影像創作。爾後,臺史博不斷尋找各種運用戲劇創造歷史易讀的可能性,如於常設展戲劇導覽加入更多互動、五感體驗、聚焦某一時代的歷史,並突破不同的參與族群,包含和天主教蘆葦啟智中心共創戲劇,提升與實踐文化平權參與的價值等。由於戲劇具有多種元素組合、不同共感方式,博物館的戲劇因而打開不同族群參與博物館的形式。

 

臺史博從開館至今,不只因為「歷史」博物館而進行的歷史教育,尋找大眾認識歷史切入的角度、接近歷史的動機,融合戲劇演繹,開展不同的戲劇參與形式;更是作為「大家的博物館」,強調觀眾參與、互動,容納更多群體進入到博物館中,培訓導覽員、志工,館校、藝術家、劇團、基金會、新住民社群、身心障礙團體等合作,藉著戲劇教育活動,博物館因此看到大眾詮釋歷史的不同觀點、看待當代議題的方式。臺史博多元豐富的戲劇應用,讓博物館歷史教育與溝通在戲劇中發生,文化平權及跨領域共融因而體現在博物館中,以戲劇為橋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博物館一員,包容不同觀點及多元議題,與之對話。

 


 

課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
教師:陳佳利、辛治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