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演講】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英國學習背包分析與JM尋寶包實務經驗分享
2023-12-15

【課程活動/演講】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英國學習背包分析與JM尋寶包實務經驗分享

【課程活動/演講】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講座—英國學習背包分析與JM尋寶包實務經驗分享

陳佳利老師與劉曉樺學姊進行對談/王思捷 供

 

本次講座由北藝大博物館所第三屆畢業學姊—劉曉樺主講,並於博物館所陳佳利老師與辛治寧老師共同開設之「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課程間進行演講。劉曉樺學姊先從學習背包的類型開始說明,並分享了在英國考察博物館學習背包的各種案例,以及朱銘美術館的尋寶包設計的詳細過程,最後更分享了觀眾使用朱銘美術館尋寶包的意見回饋與自我反思,讓同學們能跟著過往的實務經驗,一窺博物館教材從發想到推出的完整進程。

 

什麼是「學習背包」?

 

參觀博物館時,你會以什麼方式認識博物館呢?有些觀眾可能會透過展場手冊或導覽的引導開啟博物館經驗。其實博物館還一種活潑有趣的學習資源,不只適合親子觀眾,也鼓勵觀眾透過回答問題或闖關等遊戲方式,動手、動腦、活用五感認識博物館——學習背包。「學習背包」又稱「尋寶包」,當中常見的道具包含引導手冊、背包和教具。其中,學習背包又分為注重引導觀眾體驗的「標準版背包」,和注重引發學習動機的「特殊版背包」。在標準版背包的手冊設計上,考慮其目的是引導觀眾依循指示認識博物館,手冊上的說明文字較為淺顯且注重引導。另外,手冊往往具備「易讀性」以明顯圖示輔以說明,或搭配延伸的補充資料以顧及不同年齡層的學習特質;特殊版背包在手冊設計上比較少具備引導性敘述,也較不會限制觀眾的體驗順序。有些活動模式甚至不需要搭配手冊,只需一張圖卡或地圖便能讓觀眾開始遊玩。在特殊版背包教具設計上,工具或展品模型較不具備明確的操作性用途(如畫筆、拼圖、放大鏡等),會以鮮豔的顏色或外型鼓勵觀察或觸摸以激發觀眾的學習動機。

 

背著學習背包開啟不同的博物館經驗——以多間英國博物館為例

 

認識學習背包的目的與性質後,劉曉樺學姊介紹了英國V&A、自然史博物館、家的博物館(Museum of the Home)等多間著名博物館的學習背包,讓同學瞭解學習背包豐富的教具設計與規劃方式。舉例來説,英國的V&A在「中東伊斯蘭文化展區」的學習背包:「奇妙中東文化」(Middle East Marvels),具備了激發多元感官的互動教具。在認識伊斯蘭傳統花紋的活動中,除了邀請觀眾設計自己的靠墊花紋,也搭配了實際靠墊讓觀眾可透過觸覺體驗加深學習印象。

 

V&A除了上述聚焦單一展場的學習背包,也有內容涵蓋多展場的背包。像是以動物為主題背包:「動物探員」(Agent Animals),內容的活動範圍包含中國(China)、日本(Japan)、南亞(South Asia)多個展場。教具包含以鮮豔花布編織成的立體拼圖,和六個動物發聲器。讓使用者在藏品中早到動物圖樣時,可以聆聽對應的動物叫聲,再操作拼圖拼出動物的樣子。從V&A多元的學習包教具設計中,可發現多元的教具豐富了觀眾的參觀經驗,不論是建築工藝中幾何圖形的拼圖、祈禱檯與地毯的材質模型、或裝有辛香料的方盒,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具,也充分發揮學習背包有別於其他博物館參觀方式的特色。

 

「奇妙中東文化」背包內容物。左方為花紋靠墊、右方靠墊試躺示意圖/陳佳利 供

 

Agent Animals背包內容物。右上方為織布動物拼圖、右下為動物發聲器/陳佳利 供

 

學習背包的規劃模式多元,能引發觀眾在博物館多元的學習與互動體驗。但是該如何將展示中抽象的意涵轉化為活潑且易懂的實體教具,這項課題成為規劃者的首要挑戰,也是學習背包的成敗關鍵。在教具的研發階段中,不只要兼顧學習深度和趣味性,更不能疏忽了在執行層面上的現實條件與可行性。因此,在介紹完英國的學習背包案例後,劉曉樺學姊透過朱銘美術館尋寶包的研發經驗,帶領認識一個尋寶包從發想到誕生的進程。

 

教學設計從長計議:朱銘美術館尋寶包

 

劉曉樺學姊於講座中談到在當初參與朱銘美術館尋寶包計畫的規劃及開發,前置作業約四個月的時間專注於研發,蒐集國外博物館案例以及考量到園區的地勢,選擇學習背包作為教具。第二階段進入到「燒腦期」以七大作品系列不斷篩選,最後以科學園區、太極系列作為主題。種種考量為的是讓觀眾能夠以最適合的方式認識朱銘美術館。並且結合互動、不同材質、簡化抽象概念、以趣味性的角度設計學習手冊。尤其館方需注意文字需淺顯注重引導,設計圖文對照,以及顧及不同年齡層學習特質。教具上注重體驗、引發學習動機才能夠加深使用者的印象。

 

當教學設計準備妥當,接著製作期不能大意的是時間及預算的整合,除了內容有趣之外,也必須要思考外在的包裝,教具是否能夠長期使用?手冊選擇不容易損壞的材質,學習教具耐用才能夠創造出最佳效益,館方與觀眾們未來才能節省資源與時間。

 

劉曉樺學姊說明朱銘美術館尋寶包設計進程/陳蘊如 供

 

最後是上市階段,著重考量租借管理及觀眾使用,可以發現實際使用情況上仍有可改良的空間,劉曉樺學姊提到一個學習包的設計及上市,要考慮使用年限可能不止十年,成本上的拿捏或許較高,但若能夠服務群眾以及耐久度才是最重要的,還必須考量在上市後的租借管理是否合乎人力需求。

 

從過去到現在的使用中可以發現觀眾參與學習尋寶包的熱度不減,且陰雨天的使用人數也是出乎預料之外。劉曉樺學姊提到若能夠改良,希望能夠加入學校團體的方案,並新增外語觀眾的需求。近年來朱銘美術館更是設計雨天專門的「偵探傘」克服天氣與環境因素,將氣候的劣勢轉為獨創優勢。館方必須從長計議,以更長遠的角度賦予教具教學的使命。透過尋寶包設計的巧思,朱銘美術館也能夠以不同的角度與大朋友、小朋友對話。使藝術作品與生活的距離感拉近,以趣味的方式達到博物館教育的使命。

 

未完待續的博物館教育工作

 

在講座的尾聲,同學們也針對英國博物館學習背包的租借對象以及朱銘美術館教育人員在面對不同對象使用尋寶包時的角色轉換進行提問,而佳利老師也提供了自身在英國租借博物館學習背包的有趣經驗,也向同學們說明每個館舍對於租借對象都有不同的規範;而關於朱銘美術館教育人員的角色,劉曉樺學姊也提到面對親子觀眾租借尋寶包,教育人員會傾向不介入親子共學的過程,而在面對學校團體中較多的兒童觀眾時,教育人員則會扮演家長的角色,去協助完成尋寶包中「給大朋友」的部分。

 

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尋寶包引導手冊/王思捷 供

 

十分感謝劉曉樺學姊百忙之中撥空為北藝大的學弟妹們演講,不顧時差仍在線上帶給我們最豐富的內容,也感謝陳佳利老師的邀請,讓修課同學能夠更認識博物館教育的實務工作內涵。

 


 

課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博物館教育規劃與管理
教師:陳佳利、辛治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