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歷史學專文轉載】跟著大溪人逛菜市場!從產地到餐桌看大溪飲食文化與食材知識
2022-10-02
報導者/ 陳家莉

【博物館歷史學專文轉載】跟著大溪人逛菜市場!從產地到餐桌看大溪飲食文化與食材知識

【博物館歷史學專文轉載】跟著大溪人逛菜市場!從產地到餐桌看大溪飲食文化與食材知識

本次課程與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合作,我們跟著三位大溪人,前往大溪中央路上的菜市場,從三條由他們生活經驗與記憶中長出的菜市場路徑認識大溪。此次導人是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志工導覽組組長林麗雲。林麗雲在2016年才從台北移居至大溪,過去雖在台北開了12年的餐廳,因食材需求龐大的緣故,都是去大型批發市場採購餐廳所需的食材,也因而鮮少有機會踏進相對小型的傳統市場。直到搬到大溪之後,她才漸漸地發現傳統市場的特別之處。

 

 

 

 

食材背後藏著許多大溪故事

 

12年的餐廳經驗讓林麗雲對於市場有了不同的觀看視角。大溪市場中,許多攤販是自栽自售。因此,「在大溪市場裡,可以清楚知道是誰種植、甚至還能問販賣者你是用什麼方法種?種在哪裡?你特別喜歡種什麼?」林麗雲說道,對一個廚師來說能夠追本溯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知道是誰幫你生產?他的故事背景?讓你對菜不再只是一斤多少錢的認識,而是有更多的故事可以發掘,我相信做出來的菜餚會更別有一番滋味!」林麗雲老師如此說道,在這些食材背後更多的是關於大溪「人」的故事。

 

 

 

 

從攤販老闆身上挖掘食材與料理知識

 

大溪市場蘊含著人與食物交下所產生的多元飲食文化。大溪目前有九萬多人口,其中原住民在大溪區域大約有七千多人,近年來東南亞移工與新住民也漸漸在此落地深根。

 

林麗雲試著從人口組成,引導學員們認識大溪多元的飲食文化、挖掘食材的知識。首先,學員們跟著她的腳步到了一間菜苗攤販前,藉由她與店家的一來往提問與聊天中,我們發現許多蔬菜的小奧秘與知識。比方說,這些蔬菜該如何種植?如何預防蟲害呢?等,這些知識由於自栽自售的攤販型態,而使得攤販的老闆一個個成為了食材與料理知識的載體。

 

 

 

 

林麗雲也觀察到了大溪菜市場中族群、攤販流動與作息。比方說,若你走在市場中,星期一與星期五就能碰上來自復興鄉的原住民在此販賣蔬果,不只販售,他們也同時在市場購買所需的菜苗與生活用品回去。此外,大溪市場中還有一攤一出攤就秒殺的草仔粿攤販,老闆是一位越南媳婦,她除傳承了台灣婆婆製作草仔粿米苔目與蘿蔔糕的好手藝,也會在過年時特製越南風味的粽子販售。這些大溪市場中的隱藏版與限量版,也因為林麗雲獨到的眼光一一被藏起來。

 

 

 

 

對於林麗雲來說,最好的產銷履歷就是來自當地自栽自賣的阿公阿攤販了,從言談間可聽出他們對於自己所種植的蔬菜,有著無比的信心,同時他們也不吝於告訴你栽種方法與挑選方式,看到不常見卻又想嘗試的野菜他們也會詳細的告訴你如何烹調;從產地到餐桌所需的技能都藏在大溪市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