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座談】「臺灣的移工與勞運」座談報導
2022-09-25

【課程活動/座談】「臺灣的移工與勞運」座談報導

【課程活動/座談】「臺灣的移工與勞運」座談報導

本次邀請到目前在北藝大文學所和通識中心任課的顧玉玲老師(下稱顧老師),為我們本學期當代移工議題作了一個完美的開場。

 

沒有人是非法的

 

「沒有人是非法的」,這個題目對顧老師而言,所謂的國家行政區劃分其實是人為的劃分。在國家概念尚未形成之前,像是過去在400年前的唐山過臺灣不需要簽證,顧老師在這邊所談論的對象便是所謂的跨界移工。這些移工在現代國家的制度之下,被劃分成了不同的身分與簽證,而這些簽證在臺灣則嚴重地影響了移工人權與社會認同的問題,例如工作簽證、婚姻簽證或其他類型的簽證,每張簽證所代表的意涵都不一樣。

 

臺灣1989年開放第一批外籍勞工,而到1990年正式開放。他們的簽證從最一開始是1年加1年的制度,後來再往上最久可以簽到14年,而顧老師特別指出了,這樣的有限的居留期制度,其實造成很大的問題。

 

顧玉玲老師講解有關外籍移工的當代社會議題/蔡欣佩攝

 

他們是完全不可能成為臺灣人,是永遠的外人

 

這些遷移的勞動者須依據簽證和法令的規範申請居留。顧老師將他們分成「老外」以及「外勞」,而這其中的差距,從細微的日常對話就能感受到。顧老師提到了阿T的案例,在臺灣工作的看護員阿T最討厭其他人跟他說「你要乖,你要聽話」。這些話其實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很奇怪的,因為這些話存在著上對下的意涵。除了這些普遍的刻板印象之外,臺灣的政策面也存在著偏見,在臺灣的「老外」只要能夠找得到工作,可以一直留下去,甚至在臺灣工作五年後就可以申請臺灣國籍。而藍領外勞則永遠不可能,即便他在這座島工作了很久。

 

在工作權的轉換,臺灣的體制也如同枷鎖一般,綑綁著這些藍領外勞們。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底下,社會之間的從屬關係產生變化,如奴隸被解放,但還是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儘管我們都必須為了消費和生存而賺錢,但依然有所謂的勞工權利來選擇雇主。然而臺灣的藍領移工是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工作命運與福利,這正是體制對於這群人的巨大壓迫。相較於我們去澳洲進行交換打工,又或是全球性工作職場的變更,這些都能夠讓我們自由地選擇自己希望的工作場所,以及有著轉行的基本權利,仲介的存在則非必然,而是一種選擇。

 

沒有合法證件的逃跑外籍勞工是治安隱憂嗎?

 

老師在講座上特別提到,外籍勞工只要連續曠職三天,雇主通知仲介並報警後,即成為非法外勞。政府甚至允許警察荷槍對待逃跑外勞,臺灣外事科警察每年抓約1萬名這類型的勞工,民眾檢舉逃逸外勞也會有7000元獎金。但他們真的這麼危險嗎?其實這些外勞的逃跑原因都是為了找工作,他們也多半有固定工作。

 

逼迫外勞逃跑的是不能換雇主的不合理體制,他們不是罪犯

 

依照香港的案例,外籍移工與雇主關係比較寬鬆,但臺灣的外籍移工不能隨意更換雇主,就很容易產生逃跑的想法。對這些逃跑外勞來說,為避免碰到警察,他們反而非常奉公守法。這些勞工犯的罪行頂多是偽造雇用文書,不至於造成社會巨大的傷害。然而他們為了躲避檢舉,即使有工傷,雇主也不敢讓他們去醫院,因為雇主僱用非法外勞,也會被罰錢。

 

我們連幫合法外勞爭取71都太難,何況是非法外勞的權利?

 

近期因為疫情關係,政府開始呼籲非法外勞就地合法,但外勞基於政策的不友善,難以配合政府的需求。一個錯誤的政策付出了多大的成本?假如一個外國人逾期居留三個月,只要重新申請居留證件,因為這是個行政缺失。但如果是外勞逾期居留,立刻就會被罰錢並遣返。因此部分外勞的居留年限到了,選擇不繳付仲介費與逃跑。相較於香港、新加坡,臺灣的仲介費較低,但香港只要繳一次仲介費,就可居留幾十年。臺灣卻不願意讓一個已經工作十多年的外勞留下來,設立嚴格的居留年限與制度。

 

外勞殺雇主不是因為太累,而是因長期沒有休假,身心不正常了。

 

關於知名的杏林子事件,杏林子是身心障礙者,所以外籍看護工須照顧她而失去自己休假的權利,導致自己發瘋。這類型的家庭雇主常常也是一個弱勢,所以社會需要長照的服務。需24小時照護的病人可以分成三人排班照顧。然而臺灣的外勞被排除在8小時工時的法律保障之外,13萬的外籍看護工是連1天休假都沒有。

 

為何我們存在如此多不讓看護休假的「壞」雇主?

 

目前全臺約有13萬人聘請外籍移工為看護工,為何這些人不讓移工休假呢?因為如果他們逃走了,雇主將有長達半年的時間無法聘請新的移工,因此必須花36萬元找本地看護工。政府的政策把移工「逃跑」的原因歸咎於雇主身上,造成許多雇主的負擔,進而想盡辦法不讓移工外出。這些家庭因此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深怕移工運用休假的時間在外頭學壞,如交了「會逃跑」的朋友。顧老師說,如果以合理的規範把移工留下來,他們並不會有逃跑的想法,政府也不會處罰雇主,雇主也不會不讓移工休假,因為不休假的後果,就是會讓一個正常人「發瘋」。

 

封閉的僱傭關係會使我們失去改變自己的可能性

 

2010年臺灣因發生有雇主強迫印尼穆斯林家務工吃豬肉的事件,造成國外媒體震驚,並認為這件事簡直不可思議。顧老師曾經在有外籍移工的課堂上,詢問他們是否有過被迫吃豬肉的經驗?當時全員皆舉手。對於移工人數愈來愈多的狀態下,似乎沒有使我們對他們的宗教、文化有多一點的理解。多元文化帶來的衝擊,應是社會進步的徵兆,但臺灣的偏見、刻板印象與政策限制,使人民的政治敏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也不了解移工被政策所綑綁的痛苦。

 

我們的訴求其實僅僅只是能平等對待、接近本地工人就好

 

顧老師提及移工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每天倒垃圾的時間,因為這時會遇到其他同為家庭看護工的人,並且能用相同的語言進行短暫的聊天。本國人聘用移工,能減少負擔照顧家庭的責任,但也相對使移工的自由受到限制。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改善的是現今對於移工的不對等政策,以及長期照顧的社會福利制度,透過雇主與移工一起向政府提出修改法案的民意,再由國家來承擔,才能改變這個現象,進而使移工擁有基本的勞工權利,以及促使臺灣有健全的發展。

 


 

課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109-1博物館與當代社會議題專題

教師:陳佳利老師

講師:顧玉玲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