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國際論壇】無形文化資產國際論壇:2012年「無形文化資產的重構與再生—文化多樣性與東亞視野」報導
-
活動時間
2012/10/18~2012/10/19
-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關鍵字
臺灣文化資產的課題:保存維護方法論
自2005年12月公告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版,為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維護揭 開新頁。隨著法的運作,2008 年起地方層級的代表作,以及國家層級的代表作 一一登場,成為臺灣文化資產名單的新成員。依據文資法的規定,中央與地方主 管機關有責任訂定一套完整的保存維護計畫,以此為據推動中央指定或地方登錄 的傳統藝術與民俗之保存維護工作。保存維護計畫的擬定,除了必須明確行政單 位的職責,能夠藉以展開具體的施為,更重要的是這一套保存維護計畫必須以明 確的方法論為依據,擬定具體的保護施策,以確保保護行政的適當性,並能對無形文化資產的維護能產生正面的效益。
無形文化資產的新視野
無形文化資產名單的生產轉眼已經歷經五個年頭,然而比起有形文化資產, 無形文化資產不但是新的遺產概念,啟發吾人重新看待過去與未來,廣泛地在相 關觀念、制度、管理、倫理等等方面都引發變化,也帶動了人類社會資源的重整與文化實踐模式的改變,如何進行保存、詮釋與發展,都尚處於摸索與開發的階 段。為了理解、發展與反省正在起步中的無形文化遺產事業,思考如何發展整合 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文化政策學的「無形文化遺產學」之視野,是一個重要的 課題。如同聯合國 2003年公告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指出的:「鼓勵 開展有效護衛無形文化資產,特別是瀕危無形文化資產的科學、技術和藝術研究 以及方法研究」,乃是國家的責任。
本次論壇主題規劃涵蓋法制度與無形文化資產維護、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方法論、原住民與無形文化遺產、區域性無形文化資產維護經驗交流等四個面向。 以無形文化資產概念的特質為核心,探討無形文化資產化後可能的護衛實踐, 以及連帶的影響等,具體分作六大議題,四個議題以演講形式進行,兩個議題以 座談形式進行,藉由論壇探討東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與韓國)的無形文化資 產維護,達到相關政策或學術機構彼此交流觀點與經驗。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承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研討會:2012年無形文化資產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