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2022年校友分享會系列(三)Life is a journey
2023-06-09
分享人/ 呂怡屏 報導者/ 王邵予 編輯者/ 陳之曦 陳蘊如

【學生活動】2022年校友分享會系列(三)Life is a journey

【學生活動】2022年校友分享會系列(三)Life is a journey

校友分享會邀請到本所第三屆呂怡屏學姐,學姐的研究歷程從臺大人類學、北藝大博館所到日本地域文化學專攻博士;研究方向以臺灣平埔原住民族作為對象的人類學研究,與蒐藏和展示為主題的博物館學研究。

 

從博物館到田野的研究之路

 

怡屏學姐從大學時就對原住民族文化感到好奇,同時疑惑原住民族的物件如何被展示,因此選擇了北藝大的博館所。在博館所就讀的期間,所上提供各種學習機會,例如研究計畫、工作坊、博物館實習、短期調查等,讓研究生能夠尋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學姐也是在此時接觸到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為了抓住這些機會,學姐選擇持續參與臺大人類學博物館的藏品計畫,並在課餘時間學習日文、尋找中鋼的獎學金支持自己的國外博物館短期調查。學姐說:「回首來看,研究所師長成為強大的後援,支撐自己自由寫作與培養獨立思考,使自己的碩士歷程都是開心的」。

 

研究所畢業後,學姐先是進入社會工作,再到日本攻讀博士。她的博士研究以臺南西拉雅族為主題,將研究場域從博物館移到人們實際居住的環境。學姐認為自己的求學歷程隱藏著某一個變化的方向,大學時因為物件的關係想要瞭解機構(博物館)、研究所從博物館出發研究異文化如何被展示,在博士班時是真正去聚落生活與人進行實際的互動。學姐回顧自己在碩士生涯時,有大大小小的機緣讓自己與不同的人產生連結,因此產生了到日本攻讀博士的想法。但是她知道博士不是想讀就能讀的,所以將申請博士的歷程列出以下重點:

 

一、確定自己的個性:是未來規劃明確的目的型,還是想體驗生活的過程型呢?
二、選定目標與經費來源:如果要透過公費留考必須是世界前五百大的學校,也可以尋找有提供獎學金的有緣之處。
三、執行:研究計畫與找指導教授,研究計畫必須要有清楚的研究目的,並清楚的表明過去研究與未來研究的連貫性。

 

給即將入學的碩一新生

 

面對即將進入研究所的新生們,學姐分享一些入學後的經驗,例如適應新的師生關係、建立新的交友圈等。學姐建議多去找指導教授互動,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讓彼此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這能大大幫助未來論文寫作時與教授之間的默契;除了學習,也要多在碩士班交朋友,能夠流通許多資訊、互相幫助。因為畢業之後不管是繼續研究或是尋找工作,在研究所時持續關注產業動向、增加人脈都是非常有幫助。

 

在新環境的各種要素建立之後,便要開始思考自己的研究,學姐分享以下兩個重點:

 

一、呼應上述的交朋友建議,要找到一些可以與自己快樂的討論學術課題的夥伴。

二、加入與自己領域相符的學會和研究會,能夠讓自己比較快接觸到研究的人脈與建立資源。

 

確定研究方向了,要如何實踐呢?關於籌措研究經費,學姐說除了校內獎學金之外,各縣市可能會提供研究優異的獎學金;如果要留學,蔣經國基金會、中研院等單位也有提供資源。進入到撰寫論文的階段,學姐特別叮嚀:「健康的身心絕對是完成論文的第一要件」,研究生其實並不是只有埋頭寫論文,也容易受到社會或是環境改變影響,所以遇到挫折時,身心健康絕對是最重要的,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適時的排解心理壓力。

 

分享尾聲,怡屏學姐替自己的學習旅程做總結。她說,在旅途當中一定要心懷感謝、與人為善,在遇到困頓時,別人伸手幫助,自己有能力時,也要去幫助別人。把握旅程中每個學習機會,並有計劃的去做選擇,過去所有經驗都會成為未來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設定目標,並適時的檢視或是調整,必定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校友分享會流程表/本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