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校外參訪】彰化百年曲館–梨春園推廣北管音樂之歷程分享
2022-10-06
報導者/ 陳之曦

【課程活動/校外參訪】彰化百年曲館–梨春園推廣北管音樂之歷程分享

【課程活動/校外參訪】彰化百年曲館–梨春園推廣北管音樂之歷程分享

本次講座由梨春園三位年輕團員分享梨春園近年推廣北管音樂的過程與思考,講座內容有三個部份,首先由陳瑾毓簡介梨春園的歷史、交陪與定期舉辦哪活動?其次由倪珩均介紹梨春園過去的傳承方式,與到了當代因為面臨曲館文化傳承困難,而做了什麼樣的改變?最後由陳柔樺分享如何透過轉化的方式將北管知識與技藝推廣到學校與社區?

 

 

講座開始之前,梨春園先演奏《鬥鵪鶉》歡迎北藝大師生的到來。

 

 

百年曲館–梨春園

 

彰化有一句俗諺:「有彰化城就有梨春園」,相傳梨春園創建在彰化縣建城的時候,不過陳瑾毓說大家比較公認的建館時間是根據曲館外正上方寫著「樂徵韶武」的匾額,這塊匾額是日治時期梨春園慶祝一百周年時,由南瑤宮老大媽會所贈,所以推論梨春園的創立年代大概是在西元1811年,是臺灣最老的北管館閣。梨春園也被稱作「大媽館」,因為梨春園是彰化南瑤宮老大媽會的駕前曲館,俗話說「有理沒理相揪去大媽館請理」,指的是早期北管戲曲上有爭論的時候,會到梨春園,請梨春園的老師為他們解惑,顯現梨春園在當時的重要性。

 

陳瑾毓提到目前梨春園的組織架構分為團長、藝師和藝生,與曲館相關的行政事務由團員一起幫忙處理。團練的時間是每周一到周六的晚上。梨春園平常會參與的活動分為兩大類,一是受官方邀請的活動,另一種是民間慶典。因為文資局的北管音樂傳習計畫,梨春園每年有固定的曲目來進行傳習,並從2013年開始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在西秦王爺生日時演一齣子弟戲。另外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彰化南瑤宮老大媽生日時,梨春園會去擔任駕前曲館一職,也會隨南瑤宮的老大媽到笨港進香或是大陸進香。最後就是梨春園西秦王爺生日時的活動,從早上的排場到下午的子弟獻藝,再到晚上的子弟戲演出,除了感念曲館先賢的打拼,也是曲館子地展現技藝的重要時刻。近幾年梨春園因為感受到北管文化漸漸沒落,開始走出彰化,到各個縣市的北管社團去「拜館」。契機是2014年受東港東隆宮的大漢樂團邀請,另一方面想請教他們如何招募年輕人來學北管,同時也希望透過拜館活動增進曲館軒社之間的交流。

 

 

由梨春園年輕子弟分享梨春園的歷史、活動、傳承與改變。

 

 

從傳統到現代社會

 

在早期沒有太多休閒娛樂可以選擇的年代,曲館作為聊天學曲的場所,有很強烈的地緣性,但隨著社會發展,北管對附近的居民不再有吸引力。倪珩均說在葉阿木館主的時代就因團員越來越少思考要如何增加人數,剛好因為館先生陳助麟老師受文化局邀請去教研習班,因此為梨春園招募到許多新團員。可是自從葉阿木館主和陳助麟老師的過世,梨春園面臨北管傳承出現斷層現象。倪珩均認為一部分的原因是過去口傳身授的傳承方式,對學習者來說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成本,漸漸的會降低新成員留下來的意願,所以梨春園開始針對北管的教學方式做了一些小改變。

 

在每年寒暑假舉辦為期一至兩週的北管工作坊與分項樂器班。北管工作坊主要透過全天密集的訓練,讓學員體驗學北管或是子弟生活是什麼樣子,同時結合小旅行,介紹曲館生活的路線,這個方式雖然無法替梨春園招募到新團員,但卻讓梨春園的藝師和藝生找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工作坊累積的經驗,梨春園在今年嘗試是開設分項的樂器班,先讓學員克服樂器的操作,再教工尺譜或鑼鼓,這種循序漸進和系統化的教學方式也讓梨春園招募到年輕的成員。

 

「廟口扮仙趣」是由梨春園的年輕團員針對北管的體驗設計成教案的計畫,目的是要讓學校老師了解北管可以如何做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與國小老師合作開辦五堂北管體驗課,前面四堂課都是在教室做教學,用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能記住北管,例如把鼓介轉換成一個魔法的口令,或是教他們用工尺譜的音去做創作,在這個創作的過程就會加深對他們工尺譜的印象。最後一堂課會把小朋友帶到廟宇裡面回到北管音樂的脈絡中,除了讓他們知道整個廟宇的藝術與祭祀流程,也結合先前學到鑼鼓或工尺譜在廟埕體驗出陣,最後欣賞梨春園演奏北管。雖然這些教案才剛起步,也還在實驗中,但是陳柔樺希望能透過有趣的方式,讓北管的聲音在這些小朋友未來再遇到北管時不會覺得很陌生,如此就可能有不同的延展性。

 

梨春園年輕團員們一直在思考現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曲館,他們在曲館學習的經驗,透過當代語言的轉化與多次的嘗試,期望在當代社會找到北管能適應路線。

 

 

講座結束之後,北藝大同學詢問梨春園年輕子弟關於更多有關梨春園在社區與學校作北管推管教育的細節。

 

 

 

講座後問答

 

問:新生代如何讓老一輩的師傅或長輩接受創新想法,並怎麼串連老一輩一起做傳承事情?

 

答:我覺得重點是要能夠互相了解,因為曲館的團長或藝師都有他們堅持的原則,漸漸地就會找到方式去說服他們,例如梨春園辦鬧元宵的活動,這是新創的活動,但是元宵節和十五要扮仙是傳統節日,我們把這個活動與工作坊成果發表結合,帶學員去南瑤宮扮仙。出陣是傳統的,扮仙也是傳統的,只是這些事情不曾在梨春園發生過,所以如果我們辦的活動跟傳統的脈絡有越多連結他的成功性就會越高。

 

問:很好奇在設計國小教案的時候是由一個年輕的團隊一起想還是剛好就是有這樣的想法才可以做這樣的規劃?和如何與學校合作?

 

答:國小教案的計畫裡面有很多年輕人的想法,有些年輕人因為在學校當老師,所以知道實際好用的教案是要怎麼做。再來進一步就是去找合作的學校老師,老師會讓我們指出哪些細節是他看不懂或是實際教學的經驗,這個過程經歷過蠻多的面向的討論,入班教學後我們又修改了一次。然後全部的教案和學習的成果我們把它整理成教案手冊,一邊在推廣的同時也一邊在整理教材,讓這些資源在為未來教育推廣上都可以再利用。

 

 

北藝大師生與梨春園社長暨社員 合影留念

 

 


 

課程:博物館研究所 107-1 博物館與無形文化資產專題

教師:黃貞燕老師

交流對象:陳瑾毓、倪珩均、陳柔樺 / 彰化梨春園團員

 


 

※本文轉發自 網站 北投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