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學生活動】2023年校友分享會系列(一)實踐到溝通策劃—博物館的多元探索
-
活動時間
2023/6/11
-
活動地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文資書苑
-
關鍵字
本屆校友分享會邀請到第12屆畢業校友育君學姐,先是參與貞燕老師於馬祖民俗文物館進行的文物詮釋與研究計畫的執行,到現職於臺史博典藏近用組和研究組,專責國家文化記憶庫相關業務的承辦。她以畢業後的兩段職涯經驗,來和我們分享,當自己的角色從執行到承辦,在心態和工作方法上的調整心法。學姐說剛畢業時充滿理想與熱情,一心想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探險」。因此,嘉南平原出生的她,來到只在歷史課本上讀過的馬祖。透過諮詢專家、梳理文獻,到建構文物詮釋的方法與書寫等工作實踐,她用人類學家的方式進到地方,好在有地方耆老與在地夥伴的提醒與包容,讓她真正地看見文化差異。回到家鄉,學姐用一張自製的圓餅圖,讓我們一窺她在臺史博的館員日常。她強調,大部分的工作內容都和「溝通」大有關係。
除了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業務,大家可以想像的行政和臨時交辦事務之外,還有像寫標案或參加演講的專業新知學習、文物評估調查、藏品讀書會(因為臺史博有許多藏品,都是來自於民眾捐贈,館員之間會舉辦讀書會,以增進對於文物背景的瞭解)等。另外,例如明年是台南建城400年,臺史博也會有相應的計畫開展。 計畫之外呢?學姐分享了因為執行地方漁具漁法專案和有關馬祖傳統蝦皮定置網調查,她還會到漁港、到超市去看各種蝦皮、蝦米、櫻花蝦,或是嘗試從臺史博的館藏中尋找和蝦皮相關的史料!(職業病)一般館員通常手邊都有3個以上的專案同時進行,可說是相當充實。育君學姐將博物館員比喻為「園丁」,與多元背景的同事、地方耆老和在地知識對話,踏實地進入田野,在豐沃的土壤裡吸取成長的基質與養分,並且運用博物館方法累積研究成果,迸發出茂密的葉子,讓博物館這棵大樹持續茁壯,而後將成果轉譯成讓觀眾得以品嚐的甜美果實。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也讓學姐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有信心(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錢)。 跨領域、跨學科的溝通與實踐,貫穿了學姐的博物館經驗。
「在博物館工作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過程。」雖然不像在第一線自己問出來,而是在辦公室「拿到」由執行團隊問出來的資訊,難免會感到有些惆悵。博物館工作兼具研究和實務,育君學姐鼓勵我們,保有彈性和韌性,熟悉行政語言,更能讓我們有機會釋放出其他時間多方嘗試,並從中得到新的刺激、意想不到的東西。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活動名稱:2023年校友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