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課程活動/校外參訪】走讀北投溫泉文化
-
活動時間
2018年8月10日
-
活動地點
新北投捷運站、北投溪沿岸、地熱谷
-
關鍵字
北投說書人帶領我們認識北投自然環境與溫泉產業、信仰,透過走讀與科普遊戲的方式,帶領師生從更多元的角度來認識北投。
北投說書人
北投說書人由在地青年,透過多元、有趣的活動與方法實現社區人際交流、文化傳承以及傳達北投居民友善環境的理念。透過口傳,說書人 Storyteller 將他的所見所聞,不論渲染誇飾故事本身,或運用方言呈現予聽眾,說書人試圖在群眾互動間摸索出最輕鬆最吸引人的溝通方式,而在這一來一往間,傳遞的不只是訊息、故事或知識,更包含一地的文化、歷史以及記憶的傳承。在說書人講述故事的同時,更帶著聽眾們進入實境,邀請大家共同成為編織故事的一份子!透過這個方法,試圖實現社區人際交流、文化傳承以及傳達北投友善環境的理念。
1988年出生的智海,剛好是新北投車站拆掉的那年,智海以前都是聽哥哥分享新北投車站的故事。小學時,他剛好受到鄉土教育的熱潮,因此開始對於北投產生興趣,並於2012年開始投入公共事務,特別是研究北投的水。
磺港溪的前世今生
北投(Pataum)在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中即是「女巫」的意思。早期居住在此的平埔族人們無法解釋溫泉這種又臭又熱又冒煙的地方,就認為是有女巫住在這裡加熱泉水,於是「北投」就成為這塊土地的名字。
當時凱達格蘭族不泡溫泉,他們的地名來自一條溪流,也就是目前河道的遺跡-磺港溪的水閘門。當初漢人來到舊北投的產業主要是農業,需要水源;漢人把舊北投當做政治行政的重心,(漢人時期不以新舊北投區分),漢人居住磺港前,另外,磺港溪以東的地方,較靠近山邊,名為磺港後,有很酸的溫泉,因此不適合種稻米。後來日本人來台灣蓋鐵路,取名北投,日本人發現過了磺港溪後的北投有很好的溫泉資源,為了吸引遊客來,因此在1916年後蓋了新的車站,也就是現在的捷運新北投車站。日本人蓋了鐵路之後才有新舊北投之稱,對於在地人來說,新北投在溫泉區塊,舊北投在市場區塊,這條磺港溪區分了新舊北投。
磺港溪是從硫磺谷流下來的。在北投溫泉的台語是磺水(含有硫磺的水),前方為北投溪跟磺港溪的交會處,原本磺港溪流到這邊已經變得非常淡,但是因為北投溪的加入,溪水的成分又變得很濃厚。磺水不適合種稻米,但是可以種藺草,所以就有一個地名叫做磺田,就是以前種藺草的範圍。藺草會吸收流磺水,草質非常好,當時會進貢給天皇,因此又有貢草的別稱。
現在北投市場下有一條磺港溪,但是在颱風期間會氾濫,因此後來加蓋成停車場了,直到大豐公園區塊才開始露出未加蓋的磺港溪。最早來北投發展的漢人多半姓陳,陳氏宗祠就是發源地之一。
新北投車站的建築與位置
新北投車站原先為了泡溫泉遊客而設立,以前一開始只有三個窗戶(現在的左邊三個),當初日本鐵道部以簡易的候車亭為設計,後來遊客越來越多,日本於1937年擴建,將四面都是空的涼亭變成房子,以及將月台含納進去,造成目前四個窗戶並非等距。屋頂的銅瓦一開始是紅色的,後來受到流磺氣的影響,變成黑色。目前屋頂的銅瓦也是復舊銅瓦,後來有漸變成黑色。
以前的車站門口對面是北投公園空地,遊客也能一眼看到溫泉博物館藏在樹叢中,但現在景象不復見。以前車站是在現在肯德基方向,前方的北投公園是一塊草地,平時會舉辦祭典或防災演習。1988年政府決策鐵路要改成捷運,於1996年捷運通車(淡水到中山),由於鐵軌跟鐵路是一樣的,但是站會用到原本火車站的位置,因此將火車站拆除。1991年蓋好後,才發現新蓋的捷運位置站並不在火車站上面,1998年開始民眾有社區營造概念,發起文化保存運動,希望能重現車站,做為溫泉文化的門戶,不過因為事過境遷,當時的原本的位置也蓋了新的建築物,並且靠馬路太近,因此後來決定將新車站蓋在往後退50公尺的七星公園中。
新北投公園內的噴水池
遊客從車站進到公園時,會看到很多老樹,也有北投溪流經過(目前公園正在進行整修),遊客走往北投溫泉博物館時會遇到兩個噴水池(北投圖書館前方)。
日本來台統治時,從溫帶國家到熱帶國家,發現台灣有很多熱帶疾病,認為要從改善衛生做起,因此在新北投車站(1916年)與北投公共浴場(1913年)設立之前,北投圖書館前的噴水池就在了。這個水池是台灣第三個自來水系統,讓泡溫泉的人在流汗排毒之後,有乾淨的飲用水能補充身體的水分。此噴水池的水從大屯山與中正山,利用重力流引進下來,北投有兩個噴水池,讓洩壓孔的水可以分擔噴出來。日本人用西化方式來設計噴水池,上方的小鴨雕像是昂貴的銅製做的,以前曾經被偷走,後來經過民眾的爭取,又復舊回來。
野溪溫泉到民營浴室再到公共浴場
北投溪橋下可以見到日本人當初興建的水管,現在還在使用。,過去在公共溫泉建設尚未建立前,民眾通常直接在溪裡泡溫泉,北投溪中有瀑布,漢字叫做瀧,以前學校的老師會帶學生來戶外教學,推廣北投的溫泉文化,當時以男生為主,裸體泡溫泉。
1901年日本政府認為裸體泡溫泉不雅觀,禁止人民裸體泡溫泉溪,因此開始蓋浴場,一開始是興建茅草屋做遮蔽的浴場,後來還是不敷使用,人民因此集資蓋第二瀧『瀧乃湯浴室』,是新北投溫泉區現存最古老的日式天然泡湯浴場,也是第一代民營公共浴場,在瀑布旁邊,取水容易,屬於青磺泉質。
瀧乃湯浴室當初為民建集資,鐵道部興建,因此又稱鐵之湯。鐵道部是當時很大的建商,有建造的技術。一開始只有男湯,國民政府後才開始有女湯。由於來北投的客人眾多,因此在民眾請願之下,1910年廳長蓋更豪華的北投公共浴場,現為北投溫泉博物館。當初模仿羅馬形式,設計站著泡。
微白磺泉、青磺泉與北投石
北投溫泉旅館中的溫泉是微白磺泉,屬半人工的溫泉。真正青磺泉中含有微量輻射性的元素,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以前除了來看北投公共浴場之外,也來看青磺泉,青磺泉會孕育『北投石』,北投石含有『鐳』的成分,是世界上唯一以台灣地名為命名的礦物。
教師:張婉真老師(博館所)、陳俊文老師(藝教所)、許勝發老師(建文所)
交流對象:林智海 / 北投說書人
※本文轉發自 網站 北投散步